1月18日,2020-2021国硒中心工作总结与部署会在武汉轻工大学举行。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以下简称国硒中心)主任、硒产业技术与健康中国创新联盟理事长、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程水源,国硒中心共建单位负责人、恩施德源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储震,恩施州产业顾问、武汉轻工大学食品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文平,国硒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德,湖北省产业教授、恩施德源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丛欣,农村新报副总编辑李彦睿,黄冈师范学院教授金卫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邢美华,长江大学团队,武汉轻工大学科技处处长胡中泽、教务处处长王宏勋、科技处副处长陈新、发规处副处长黄刚以及国硒中心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国硒中心执行负责人、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祝振洲主持会议。
院长助理王璋倩汇报了国硒中心2020年大事记。2020年,国硒中心在学术会议作专题报告,夯实硒产业理论基础;多元化合作结硕果,助推硒资源变硒产业;积极考察调研洽谈合作,奠定“十四五”快速发展基础等方面积极作为,为2021年的论文发表、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何毅副教授、陈季旺教授、熊银博士、李书艺副教授、饶申博士(代表许锋教授团队)依次做2020年科研工作汇报。
祝振洲宣布硒产业学院领导班子及分工安排、科研团队组成。目前,硒产业学院所有教师将按照富硒种质资源开发与评价,富硒微生物资源利用与开发,硒化学与健康功效评价,富硒资源精深加工与利用,硒产业规划、标准认证品牌实施与市场实体运作路径研究分为5个科研团队开展研究工作。2021年,国硒中心的重点工作将放在组建硒产业学院、平台攀升、“十四五”科技规划、硒学科教材编写、网络建设、市场技术储备、成果获奖、合作渠道拓展、新工科项目建设启动、硒产业学院揭牌仪式等方面。
院长助理蔡杰从项目申报、平台建设、成果聚焦三个方面对学院工作进行了安排,并通报了国硒中心技术储备项目情况。
王璋倩对2021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本科生专业建设及国际交流工作进行了前期任务布署。
储震在听完国硒中心的工作总结与安排后表示,国硒中心通过短短的两年时间,把硒产业引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在学科建设还是人才培养上,作为国硒中心的共建单位负责人,感到无比自豪、无比振奋。国硒中心团队的老师们高举硒产业发展的大旗,把硒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努力的方向,是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2015年到2020年,恩施德源做了十万余场“百城千场”的科学补硒活动,2021年,恩施德源将建设全品控的种植基地,并开设硒谷公社的“百城千店”,将国硒中心的科研成果转化成高附加值优质产品,走向消费者。储震表示,恩施德源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国硒中心各位专家的科研工作,齐心协力把硒产业做大做强。同时,他也希望国硒中心能够在科学理念、科研技术和硒科普宣传方面给予帮助支持。
程水源从七个大事、七个战略理念和七项重点工作作总结讲话。2020年,国硒中心成立硒产业学院,获批教育部新工科建设项目;学术科研竞相出彩,涉硒成果在企业落地转化;硒产业学院基建基本完成,有望2021年年初搬迁;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几大板块新生力量加盟;“十四五”顶层谋划,高屋建瓴做文章;国家级省级平台高筑,掌握行业话语权;服务地方,特色产业渐成经济增长点。
程水源强调,要树立“国家”理念,要有硒产业进入国家时代、硒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国家一流的研发团队的布局;要树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理念,不仅要坚持问题导向,还要提前谋划;要树立“产业至上”的理念,要从技术储备、科研成果转化、专利、全产业链构建、人才驱动等方面推动产业发展;要继续坚持“硒+X”理念,“X”不仅是产业、产品、行业,“X”还可以是其他微量元素,是政策利好,是明星效应;要树立“高位借力”的理念,在成果报奖、营销创新、网络建设等方面集成创新;要树立“舍我其谁”的理念,在工作中积极、主动、突破;要树立“沉下心来做学问”的理念,以突出人才的贡献促进国硒中心跨越式发展。
他希望,2021年,国硒中心继续在要在”十四五“科技规划、平台攀升与壮大、项目成果申报与储备等方面主动作为,同时要做好硒产业学院的揭牌仪式,构建内部治理体系,做好招生与课程体系的相关工作,进一步开展社会合作,凸显硒学科、硒科研、硒平台的社会影响力。
会后,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硒产业学院新科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