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学科建设 | 科学研究 | 硒科普 | 联盟概况 | 相关政策 | 研究报告 | 合作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硒”望 ——写在全国第8个全民科学补硒日

2020年05月17日 11:03 程水源 点击:[]

2005年,全国补硒工作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并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全民补硒,刻不容缓。由此,我国掀起了一场科学补硒热潮。“517”是“我要硒”的谐音,因此,“5·17”成为了我国全民科学补硒日。自2013年第一届“全民科学补硒日”开始,今年已经是第8个年头了。正是缘于硒的普遍缺乏性、极其重要性、健康关联性、产业叠加性,全国硒产业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发展态势一片大好。尤其是富硒地区,更是利用资源禀赋,以“硒+X”模式为主导,聚力构建“三产融合”和全产业链新气象。

硒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硒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诸多重要作用。硒能抗癌,人体缺硒易患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宫颈癌、白血病等重疾;硒能抗氧化,人体缺硒会加速衰老;硒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人体缺硒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硒能拮抗有害重金属,人体缺硒易引发铅、砷、镉等重金属中毒症状;硒能调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与利用,人体缺硒会引发近视、白内障、视网膜病、眼底疾病、老年黄斑变性等疾病;硒能调节蛋白质合成,人体缺硒会引发蛋白质能量缺乏性营养不良,染色体损害等;硒能增强生殖功能,人体缺硒会引发射精受阻、精子活力低下、发生畸形、受胎率降低、子宫炎发病率升高等症状。陈君石院士等中外科学家早已证实,硒是唯一的与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的营养素。正逢新冠肺炎肆虐全球,4月9 日,顶级权威自然(Nature)报道中国科学家蒋华良院士等人的研究成果,即体外实验表明:小分子有机硒化合物依布硒啉10nM时显示强大的抗新冠病毒作用。4月29日,美国临床营养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以Letters to the Editor的形式刊发安徽农业大学张劲松教授和英国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Margaret P Rayman教授的数据回顾结果,发现截止2月18日,湖北之外的17个城市COVID-19治愈率与区域人群头发硒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可能指示较高的人群硒水平有助于对抗COVID-19。这充分说明硒具有助力防控卫生领域重大安全事件的巨大潜力。

自200多年前硒元素被瑞典科学家发现以来,前150年人们主要研究它的毒性与污染,而作为有益性、营养性的研究开发则是近50年的事情。据统计,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中国是世界上缺硒最严重的地区,缺硒的省份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其中,30%为严重缺硒地区。我国二十二个省(市)有约7亿人生活在低硒带。硒摄入量不足使人们长期处于隐性饥饿状态,严重缺乏将导致大节骨病、克山病等。目前,”科学补硒有益于人类健康”已成为大多数专家和百姓的普遍共识。我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定量补硒,攻克了严重缺硒引发的地方病,如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我国制定的居民膳食硒元素摄入量参考标准已在国际上获得公认,被多个组织FAO/WHO/IAEA采用。与硒相关的科技成果及硒元素基础摄入量的标准也使多位中国科学家获得硒学界的诺贝尔奖--施瓦茨奖。

“三产融合”推进硒产业高质量发展

硒可游离于载体单独发挥出效益,也可独立成为产业。在“硒+X”模式主导下,硒产业可实现“三产融合”,体现为“硒+种养业”为第一产业,“硒+农产品加工业”为第二产业,“硒+服务业、旅游业”为第三产业。硒作为核心定价要素、营养元素及健康因素,从产业链低端开始,如种植、养殖,中高端进行农产品的粗加工与精深加工,高端开发出各种营养添加剂、保健品甚至药品及营销模式创新,可构建成完整的全产业链。这种全产业链特性及贯穿一二三产业的叠加融合性让硒产业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渠道,健康中国战略的有益保障,“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新动能。但硒产业目前更多的是在低端运行,无序重复、技术落后、标准缺失、品牌不力等系列问题阻碍了其发展,以致目前硒产业全口径统计产值不到2000亿。鉴于此,只有硒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提升科技支撑,提高产品价值,发挥更大的营养健康功效,硒产业才能真正地与大健康产业相结合,释放出万亿产业价值。

硒元素发现200多年来,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但硒的营养作用与健康功效还有许多科学关键问题没有解决,尤其是硒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以来,对硒产业中的关键材料、关键技术、关键工艺、相关标准等更是留下许多空白。如聚硒动植物资源挖掘评价与品种培育、硒代谢分类规律与聚硒机理、硒形态与硒功效的量效关系、有机硒检测方法与快速检测、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工艺,富硒农产品与食品的营养功效、健康效应及安全性研究(包括摄入量、重金属伴生)、硒规程与标准的建立与完善等,这些是硒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硬条件,这些问题将成为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肠梗阻”。因此,在硒科研上再发力,同时对接大健康产业,努力把地质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富硒地区的富硒产业集群作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极必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硒产体系多维度构建

硒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硒相关研究的深入,硒功能、硒与环境、硒与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科学问题的答案最终将被揭示,全世界对硒的认识将深化与趋同。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学会,高层次平台以及龙头企业等通过一系列科学规划、精准设计、合理统筹、高效运作来促进硒产业扩规、提档、升级,为硒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硒产业体系的多维度构建需要科学补硒、精准补硒、个性化补硒。中国营养协会建议人均摄入量为60-250μg/d,最高摄入量为400μg/d。随着科普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补硒纳入了自身的营养计划,通过科学补硒来调理身体的亚健康状态。硒产业体系的多维度构建需要打造硒标准化体系。我国各富硒地区正在积极构建地方性硒标准化体系的基本框架、分类及相关技术法律法规,以及涉硒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但国家层面上的统一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加强。硒产业体系的多维度构建还需要提升硒品牌价值。在保持以地域资源为卖点的区域公有品牌属性不变的情况下,培养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公有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并把三者有机结合、效应叠加、质量升华,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硒品牌,使其产生品牌溢价。硒产业体系的多维度构建更需要挖掘硒文化内涵。现阶段文化的影响力已经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产业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贸易的主导产业,因而以健康要素为核心的硒文化价值必将对产品、品牌乃至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劲扬帆正当时。硒元素以其营养功效、健康底色、“三产融合”属性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圆上新“硒”望梦!


作者简介:程水源(1965-),男,博士,二级教授,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主任,全国硒产业技术与健康中国创新平台联盟理事长,恩施德源集团-武汉轻工大学院士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

上一条:程水源在“全国科学补硒日”作硒科普及产业发展报告
下一条:富硒重点实验室:疫情之下谈“硒与病毒”

关闭

 

版权所有: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网站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