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学科建设 | 科学研究 | 硒科普 | 联盟概况 | 相关政策 | 研究报告 | 合作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国硒中心2022年学术委员会会议举行

2022年01月14日 19:49  点击:[]

1月14日,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以下简称国硒中心)2022年学术委员会会议举行,国硒中心主任、国硒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正校级)程水源,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升斗,国硒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施瓦茨奖获得者王治伦,南京财经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方勇,武汉轻工大学食品学院院长丁文平,长江大学教务处长许锋,三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尤山、恩施德源总裁储震、副总裁丛欣、副总裁杨再生,国硒发展公司总经理王成德以及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轻工大学、长江大学部分老师现场参加会议,原农业部副部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国硒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南京林业大学校长曹福亮等部分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国硒中心相关专家线上参加会议。国硒中心执行负责人、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以下简称硒产业学院)副院长祝振洲主持会议。

会上新增刘坚主任、陈生斗会长为国硒中心学术委员会顾问;新增山西农业大学王创云教授、南京财经大学方勇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田熙科教授、深圳大学刘琼教授、江南大学刘元法教授、武汉轻工大学刘玉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许文平研究员、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杨军研究员、安徽农业大学张劲松教授、暨南大学陈填烽教授、黄冈师范学院金卫斌教授、武汉轻工大学祝振洲教授、武汉大学程明教授为国硒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新增德源集团高级工程师朱定祥、武汉轻工大学蔡杰副教授为秘书长。

王尤山在致辞中表示,国硒中心学术委员会为硒产业发展构建了一个“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断深化学术交流、成果共享、市场融合,让更多科研成果孵化落地。近年来,依托国硒中心的优势资源和科技支撑,按照“硒+X”理念,德源集团在基地建设、平台打造、核心技术突破、科研成果转化、全产业链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希望双方能够继续深化合作,为世界爱上中国硒和硒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贡献微末力量。

“硒元素的缺失会给人的生命健康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从事富硒产业不仅是某一产业发展振兴,更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希望大家抓住当今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机会,宣传推进硒产业的发展。”刘坚表示,这次活动还有制定富硒产品的团体标准等内容,希望大家好好研究2022年富硒产业上的合作重点,推进一些有影响、有诚信的好的富硒产品。

陈生斗表示,国硒中心作为国家级的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在全国硒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方面成果突出,对全国硒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他希望全国硒产业依托政策优势能够顺势而为、顺势而上,齐心协力共同发展。他强调,要坚持率先发展,尤其是具备富硒土壤资源优势的地方要主动作为、摸清底细、制定规划和目标,落实举措,将硒资源转变为硒产业;要坚持重点发展,如富硒大米、小米、小麦、面粉、蔬菜瓜果、水产资源和畜牧产业等;要坚持协同发展,补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群化短板,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硒产业发展;要坚持有序发展,进一步完善总体布局,协调有序推进市场规范行为;要坚持科技支撑,技术发展是核心,产业融合是关键。

丛欣现场汇报了硒营养功能因子与健康相关性研究和产业创新体系思考,国硒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专家分别就上述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会上,祝振洲代表国硒中心作2019年-2021年工作报告。2019年,国硒中心在平台建设、标准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报告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0年,程水源接受中央电视台《影响力时代》专访,国硒中心牵头成立硒产业技术与健康中国创新平台联盟,与恩施、扬州、随县、临猗、淮安等地签订战略合作,武汉轻工大学“硒科学与工程”获教育部交叉学科备案等等更是将国硒中心让硒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硒”望又向前推进了一步。2021年,国硒中心团队推动成立武汉轻工大学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多项成果被评为硒科学与工程领域国际领先水平并获批2021年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团队完成编写多部调研报告、产业发展报告、白皮书等。

程水源汇报国硒中心2022年工作部署。他表示,2022年,国硒中心将尽快举行硒产业学院揭牌仪式,在平台建设、项目申报、教材编写、企业合作、社会服务、成果评价等方面继续努力工作,并将创新性主办或参与涉硒重大活动和学术会议。

曹福亮代表学术委员会由衷感谢两年来各位专家委员的大力支持。他说,过去一年,国硒中心在富硒资源的挖掘、评价与利用,富硒农特产品的多元化精深加工与高值利用,富硒农产品废弃物的综合高值利用,硒源、硒深加工产品与大健康的关系与机理探讨,硒源与硒农特产品生产规程与标准制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果有目共睹。关于2022年的工作,他建议,要坚持硒资源开发利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坚持科技平台建设,形成平台优势互补的强大合力;要坚持集聚发展,强化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要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围绕关键问题、核心问题、“卡脖子”问题,做实基础研究;要坚持硒科普和文化建设,将科学补硒融入日常工作。

上一条:湖北省硒产业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评审会举行
下一条:程水源参加省政协调研组赴随州市调研香菇产业发展

关闭

 

版权所有: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网站   联系我们